春耕備耕忙 不負好時間(查包養網心得經濟聚焦)_中國網

焦點閱讀

一年之計在于春。包養網為確保春季農業生產有序推進,各地搶抓農時,晨安排、早謀劃、早落實,盡心盡力做好春耕備耕任務。翻耕稻田、采購農資、運秧插秧……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漸漸鋪展,為夏日和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基礎。

江西高安——

農機保證作業忙

“嘟嘟嘟……”江西省高安市瑞州街道文昌村,在興盛農業機械一起配合社承包的高標準農田里,農機手們駕駛著旋耕機馬力全開。旋耕機來回穿越,濺起點點土壤,稻田里“土浪”翻滾躍動,猶如在年夜地上畫出一條條線譜。經過翻耕耘業,覺醒了一個冬天的地盤伸展“筋骨”,洗澡春日熱陽。

“小王,那邊角落里的田還沒翻呢,你抓緊過往翻一下。”農機內行高百團在田埂上忙著指揮農機手,不時停下腳步檢查作業進度,“正常情況下,一臺旋耕機一天可以翻耕70畝擺佈的稻田。今朝一起配合社承包的3500畝稻田,已有一半完成翻耕。”

“翻耕有利于增添稻田泥土孔隙度,改良通透性,進步保水保肥才能,同時將農作物秸稈等埋進地下,促進其發酵腐熟,進一個步驟晉陞肥力。”談到春耕翻田,高安市興盛農業機械一起配合社負責人高興頗有一番心得。

為了早稻有個好收穫,文昌村及周邊鄉鎮的農戶們也把稻田翻耕早早提上了日程,紛紛來到興盛農業機械一起配合社提早預訂翻耕耘業服務。“本年承包了1000多畝稻田,不早點來預訂,怕是要耽誤春耕的好時節喲。”文昌村種糧年夜戶胡星華說。

開春后,興盛農業機械一起配合包養社已經收到1.5萬多畝稻田翻耕訂單,眼下一起配合社內也是一派繁忙氣象。40余臺旋耕機、插秧機、拌種機等農機正在接收檢修維護,新采購的農資陸續到貨,庫房里滿滿當當。

據介紹,本年高安市已準備1500余臺年夜中型翻耕設備、150余架農用無人機、400多臺插秧機,同時農機市場貨源充分;全市67.32萬畝早稻的春耕翻田、春季田管等任務正有序開展。

河南太康——

農資采購熱情高

上午10時,陽光溫暖。50歲的陳社會驅車來到鎮上的農資店,準備采購本年春耕所需的農資產品。

陳社會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常營鎮牛城崗村金英家庭農場負責人。“春耕即將開始,我獲得農資店先好都雅看,選一些好的種子、化肥,訂好后讓他們直接送抵家。”一路上,陳社會盤算著本身的需求。

紛歧會兒,陳社會走進東來農資經銷店,店里采購農資的農平易近絡繹不絕。貨架上、倉庫里擺滿了各類種子、化肥、農藥,農資產品一應俱全。“這種辣椒種子幾多錢一盒?”“什么時間給小麥追施返青肥最好?”農戶們一邊挑選一邊詢問。銷售人員忙里忙外介紹產品,盡力滿足農戶的各種需求。

“本年我們農場種了800畝小麥,這主要購買20噸小麥返青肥。”陳社會邊挑化肥邊說,“這些年,農場對農資準備非分特別重視。早準備,早下手,爭取一個豐收年。”

東來農資經銷店也提早做足了工夫。“年前我們店就購進了500噸小麥返青肥、200多噸辣椒等專用肥,以及必定數量的農藥、種子。農平易近種地收益高,我們的生意也加倍紅火!”看著店內熱鬧的采購場景,東來農資經銷店負責人和東來喜笑顏開。

掃碼、付錢……經過一番比對,陳社會最后從東來農資經銷店訂購了20噸化肥。“在這里購買肥料很實惠,每袋肥料廉價了4元擺佈,算下來節省了1200多元。加上農資店免費送貨上門,真是省錢又省心。”陳社會樂呵呵地說,過幾天,等天氣轉熱,就可以給冬小麥進行返青施肥了,“往年我們農場的小麥畝產量達到了1400斤,本年只需科學治理到位,小麥產量超過往年不成問題。”

不只是鄉鎮農資經銷店,為確保全縣農資供應充分,保證春耕備耕任務順利開展,太康縣農業農村局和該縣供銷系統本年也早謀劃、早行動。據統計,全縣肥料總需求1.7萬噸,市場存有量超過2.1萬噸,種子方面也供應充分。“我們還組織縣鄉農技人員進村到戶,對各鄉鎮一起配合包養網社、家庭農場等進行技術指導,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太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郝永華介紹。

海南五指山——

農旅融會“種風光”

瓊島春來早。從1月下旬開始,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陽鎮牙胡村,村平易近們蓄水犁田、運秧插秧,一個個忙碌的身影點綴在層層梯田間。現在,年夜部門農田已完成插秧。

“我們的水稻每年種兩季,這一季大要5月底或6月初就能收獲。”看著梯田,村平易近王海冰滿是等待。

為了本年的春耕,村里沒少下工夫。牙胡梯田焦點區農田面積1410畝,要搶抓農時務春耕,調動村平易近積極性是關鍵。村里成立了五指山旱稻種養殖農平易近專業一起配合社,一起配合社投進22萬元購買生產設備,為村平易近免費發放種苗,統一收購糧食、對外銷售,既保糧增收,又打造brand。此外,村里還持續完美基礎設施,推動建設高壓電纜項目、維修壩頭、安裝引水管,累計維護維修澆灌水溝3萬多米,進一個步驟保證春耕春管。

一起配合社出力保證農資農技,干部積極推動農旅融會。山丘上,“牙胡梯田”包養4個年夜字的標識牌非分特別顯眼,站上可俯瞰梯田全貌的觀景臺,更能暢享梯田美景。“有事和村平易近們磋商著辦,讓大師了解耕耘不僅能保口糧,還能‘種風光’。”牙胡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會明說。

“種風光”,離不開當地的特點和底蘊。毛陽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王志苗介紹,牙胡梯田歷史長久,梯田精耕細作的形式體現了黎族獨具特點的農耕文明。通過開展梯田觀光、游戲親身經歷,以及豐收時節的開鐮節等活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領略傳統稻作文明。

自2023年4月投進運營以來,牙胡梯田游玩景區游客量達8萬人次,實現游玩各項支出近500萬元。除了糧食銷售,村平易近們還能以種植水稻田畝數計提股份,參與項目分紅,或許開辦農家樂及小攤位增添支出。春耕種下的好風光,正助力牙胡村的產業不斷振興。

“村里會護好梯田、晉陞包養網服務,讓更多村平易近既安心當莊稼‘好把式’,又專心做景區主人翁。”王會明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