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98d308303eb7.54730014.
省人大常委會扶貧包養網單次工作隊隊長肖詩軍(左一)、隊員曾德勝(右二)走訪慰問困難包養網單次戶。
扶貧點簡介
對口地點
株洲市茶陵縣虎踞鎮水源村
幫扶單位
省人大常委會機關
鄉村介紹
水源村地處國家4A級景區云陽山森林公園北麓,總面積1809.9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12.7公頃,園地8包養網VIP.26公頃,山林面積1573.9公頃。全村以農業種植和林木生產為主,森林覆蓋率達85%,既是“生態林場”,又是“天然氧吧”。
在這自然環境優良、人文景觀獨特的水源村,基礎設施薄弱、資金技術短缺等制約該村發展的“短板”也相對突出。水源村共有村民2260人,其中有118戶貧困戶。2014年,人均收包養入不足2100元。
幫扶措施
●建強“一硬一軟”:打造過硬黨支部,提高軟實力,把提高精神文化軟實力作為促進脫貧與包養妹發展的基礎。
●扶包養植“一高一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調整,采取多種形式對發展以蔬菜為龍頭的高效農業,推進楠竹、油茶低墾改造。
●暢通“一路一水”:在原有通村公路基礎上,拓寬路面,并分步硬化通組公路;疏通出山河道,修復農田灌溉水利網絡;依托沿河風光,建設沿水源溪經濟帶。
●開發“一綠一古”:利用區包養留言板位優勢,發展綠色品牌;開發茶馬古道、麻葉洞等古代旅游資源。
●保障“一老一少”:新建養老院、幼兒園,升級改造村衛生所等,實現老有所甜心寶貝包養網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初夏的水源村,陽光灑滿村莊的角角落落,遠遠近近彌漫著淡淡的花草清香。閑靜素雅的農家小院,鄉村里的田埂農舍、小橋流水,崎嶇美麗的鄉間小路上,原野阡陌炊煙繚繞,環繞著童年的夢。
在省人大常委會扶貧工作隊隊長肖詩軍心中,則藏著包養金額一個令人神往的“水源夢”。他期盼著,依托產業扶貧,將水源村打造成生態休閑農業的美麗鄉村,讓兩千多名村民過上幸福的小日子。
■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記者呂菊蘭
【基礎牌】拓寬“致富路”
深澗、幽潭、飛瀑、古道……水源村獨特的山水風光讓人心曠神怡包養管道。可就是在這自然環境優良、人文景觀獨特的村莊,卻有著118戶貧困戶,全村2260左右的人口,人均收入更是不足2100元。
去年4月8日,省人大常委會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茶陵縣虎踞鎮水源村。幾日挨家走訪后,扶貧工作隊將水源村的現狀,匯報至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機關領導高度重視,數次入村走訪慰問,積極為水源村脫貧出謀劃策。并借助省政府16項24件實事的東風,讓政策惠及水源村。
據介紹,水源村進出村只有一條寬包養網dcard三米的水泥路,大部分通組路未硬化,居民出行困難。在扶貧工作隊隊長肖詩軍看來,貧困村之所以貧困,交通不便是一個重要原因。要致富先修路。今年,該村啟動道路拓寬改造,并分步硬化通組公路,今后還將在村里安裝LED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回家的路。
農田,是水源村村民的主要“飯碗”包養網心得。然而,水利設施薄弱卻成為制約水源村發展的“短包養價格ptt板”之一。據肖詩軍介紹,該村農田灌溉系統脆弱,村部進山方向是喀斯特地質,山上泉水地下滲漏,山里100多畝稻田得不到灌包養條件溉;全村近1600畝稻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不便于機械耕作。對此,扶貧工作隊已協調國土、水利部門,將盡快啟動農包養網評價田灌溉設施的修復和農田的整治。
【民生牌】無房老人盼來新房
“這房子是30多年前的土磚房,每到大雨天我就害怕。”站在裂開的土磚房前,63歲的劉九元神情黯淡,他右手殘疾,妻子是啞巴,夫婦倆靠低保生活。自從自家房屋倒塌后,他就寄住到了哥哥家,這一住就是十多年。相比房屋漏水、墻面開裂的無奈,更讓他揪心的是,到花甲之年,卻沒有能力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房子。
扶貧工作隊走訪了解到,水源村2260名村民中,0至6歲的兒童280人,60歲以上的老人384人,沒有敬老院、幼兒園。有的包養村民為送孩子上幼兒園,凌晨5點就得起床將孩子叫醒。同時,還有17戶村民有著劉九元一樣的無房煩惱。
可喜的是,隨著“幸福安居工程”的即將竣工,包括劉九元在內的18戶無房戶將搬進新居。“從來沒想過能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劉九元頗為驕傲地告訴記者,他包養金額的新房子是一套寬敞明亮的兩室一廳。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包養站長…在肖詩軍的“水源夢”里,村里的老人小孩是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包養網去年,村部辦公樓改為幼兒園、小學,水源村的小孩走出家門便能上學了。同時,還將新建一所老年公寓,并逐步完善衛生所、文化廣場的配套設施建設。
【產業牌】扶貧隊干“微商”
李包養網濤,茄子、黃瓜、絲瓜各5斤,雞、魚各1只;劉雷,雞1只,魚2條,瓜果若干;曉群,黃瓜10斤,優質稻10斤,雞蛋1盒……在包養價格ptt肖詩軍、曾德勝的筆記本里,這樣的購物清單寫滿了一頁又一頁。
扶貧開發工作不僅要著眼當前“打基礎”,更要放眼未來“管長遠”。“產業扶貧,才能徹底改變一個貧困山村的命運。”肖詩軍介紹,經過調研、與包養故事村支兩委共同研究和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決定根據該村自然資源豐富的特點,將產業培育作為經濟包養網單次發展的關鍵舉措來推動,選定蔬菜、油茶、楠竹、優質稻等種植項目,跑山雞、黃牛、黑山羊等養殖項目和餐飲、住宿等服務項目為重點,成立種養合作社四個。
然而隨著瓜果陸續成熟,“賣給誰?”一度成為扶貧工作組和村民頭痛的問題。在包養和村民們一起跑市場的同時,肖詩軍和曾德勝還做起了“微商”,將村里的綠色農產品發到朋友圈銷售。回包養網長沙辦事時,將白皮黃瓜、白絲瓜、茄子等送到每家包養妹每戶,等忙活完常常已是深夜。
憑借著新鮮、綠色又實惠的優勢,水源村的農產品有包養網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優質稻、瓜果蔬菜包養網等常常銷售一空。不僅如此,5月11日,水源村種養合作社與步步高集團簽包養訂長期供銷采買協議。
打造萬畝茶園合作社,開發茶馬古道、麻葉洞等古代旅游資源……一場真正變“輸血式”為“造血式”的扶貧還在繼續上演。
記者在現場
“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48歲的羅文姣,孫子出生后沒多久媳婦就跑了,兒子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她一個人又當奶奶又當媽。
灑滿陽光的午后,她正站在地里給苦瓜搭架。“在家門口有事做,不僅能照顧孫子,收入也比往年翻了幾番。”去年,扶貧工作隊駐村后,成立了水源村種養合作社,她不僅入了股,還加入合作社做事,成為了首批脫貧戶。
村里的路寬了,在家門口能賺錢了,連孫子都不用趕早出門上學了……細數著扶貧工作隊駐村后的變化,羅文姣咧著嘴直笑。
羅文姣的笑臉讓我想起了隨扶貧工作隊去往水源村路上的一幕,肖詩軍的手機響個不停。這一天,他第一次嘗試將朋友預訂的果蔬農產品通過中班車運至長沙,大家忙著和他核對數量。2235元、1878元,手機微信收到貨款的那一刻,他咧著嘴直笑。“回去可以給大家分錢吶。”
三年的扶貧工作計劃已過去一年有余。如果有一天扶貧工作隊包養價格走了,水源村還能繼續“奔跑”么?肖詩軍想得很細,他說,所有的努力,只為留下一個包養網“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TC:sugarpopular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