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dce38f0d2702.15405518.
6月10日,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大型公仔正式對外開放,共有115個國家和22個國際組織參展。在阿斯塔納城,一座巨大的球形建筑引人矚目,這正是本次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主舞臺背板辦國哈薩克斯坦國家館。這幢恢弘雄壯的廣告設計展館的修建,是中國裝備高效、精準和穩定表現的最好詮釋。據介紹,總部位于湖南長沙的中聯重科有數十款工程機械產品助建該展館,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力量與魅力。
自主創新
打造“大馬力發動機”
現代感與內涵兼具,大氣與時尚并存,阿斯塔納世博會主展館的建設對施工設備的要求非常苛刻。中聯包裝盒重科有12臺大噸位塔機、7臺汽車起重機和1臺推土機參與了整個展館的施工建設,其中,場地佈置D1100-63塔機是中亞地區起重能力最強的塔機。
“中國的裝備產品安裝簡便、易于操作、堅實耐用……中聯重科品牌是我公司對外競標的核心因素,也是建筑完工的中堅力量。”中國裝備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當地承建公司的充分認可。
“研發制造是裝備制造企業的核心能力,這種能力在‘互聯網+’的時代要更強化。”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裝備制造企業的本質在于產品本身。自主創新,正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大馬力發動機”。
同樣是在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中的“華龍一號”模型吸引參展了諸展場設計多參觀者的關注。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是中國核電自主創新的集大啟動儀式成者,目前中國廣核集團已與哈薩克斯坦、捷克、肯尼亞、泰國等20多個國家達成合作意向,推進“華龍一號”的出口。
“中國是世界唯一30多年來未曾中斷核廣告設計電建設的國家。”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說,“我們的自主創新成果和布局是中國核電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技術優勢。”隨著自主核電技術不斷突破,中國核電產品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場地佈置大,目前“啟動儀式華龍一號”已出口到英國,并將代表中國核電技術在海外開花結果。
隨著中國裝備制造業不斷的自主創新,中國裝備不但成為國內經濟建設的支撐,而且走模型向海外,攤位設計“授人以漁”,助力各國發展。
6月2經典大圖0日,中國制造的多功能平臺供應船艾哈邁德·法德勒號駛入蘇伊士運河開幕活動,標志著中國先進海洋工程裝備進入埃及市場;2016年11月1日,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展示了中國航空航天與世界先進航空航天業同臺競技的自信;從1.9萬公里的世界最長營運里程,到世界首條高寒帶高鐵線路,中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鐵路技術體系……
“要以高鐵、核電、特模型高壓、4G、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為依托,帶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國品牌。”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說。
本土經營
“靠近客戶搞研發”
3月31日,巴基斯坦的伊爾凡過了一個特別而又溫馨的生日。伊爾凡沈浸式體驗是中聯重科2016年巴基斯坦子公司成立后入職的首批本地員工,目前擔任財務經理一職。為了能夠讓本地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公司經理邱逸華記下了每一位巴基斯坦員工的生日。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地化經營,巴基斯坦大型公仔子公司還在木爾坦、蘇庫爾、拉哈爾等地建立了服務網點,為中資與本地客戶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
“本土化”已成為中國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戰略中的重要因素。同樣是裝備制造企業的徐工集團,強調“靠近客戶搞研發”,把研發中心建到了美國、歐洲、巴西等地,在海外當地從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檢測與實驗研展覽策劃究,以更好地研發出適應當地的產品。
三一重工從2010年開始,開啟了在印度投資、設計、生產FRP、銷售和服務一條龍式的本土化發展之路。多年來,其經營方式、本地化戰略也輻射到了周邊國家,被印度著名社會活動家、印度觀察家研究基平面設計金會(孟買)主席庫爾卡尼稱為“中企出海‘本地化’之路的樣本”。
近年來,通過產品輸出、投資設廠、海外并購等方式,中國企業在海外更加注重本土化經營,整合本地資源,承擔當地社會責任,打造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的魅力。
在肯尼亞,蒙內鐵路累計為當地直接創造超過4.6萬個工作崗位,當地人稱“使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在玻利維亞,中國電建承擔施工的米西庫尼水庫項目滿足了居民飲用和灌互動裝置溉用水,被稱為“生命工程”;在馬來西亞,中國中車建立了工廠,帶玖陽視覺動當地產業技術發展,形成了“東盟生產中心”……
“走出去,一方面是讓產品走出去,另一方面,讓資本、文化、管理、產能一起走出去。”詹純新說,在多元的全球產業生態里,我們要成為行業資源的整合者、競爭格局的改寫者和發展的引領者。
國際合作
跟著“一帶一路”“走出去”
近年來,中國裝備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正在迅速提升,在競爭優勢日益凸顯的同時,企業渴望建立在國際市場具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提升話語權。
業內人士參展認為,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國際上正處于大圖輸出全面突破的“前夜”:一方面,中國裝備制造業發揮后發優勢,在質量和性能等方面已取得長足發展,產品性價比高,在新興市場國家受到歡迎。包裝盒但與此同時,中國裝備制造產品由于缺乏品牌影響力,其價值常被低估,品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裝備進入價值鏈高端的關鍵一環。
隨著“一帶一路”加快推進,中國裝備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提升。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建設工地上,中國裝備的“身影”越來越多。中國裝備制造企業和相關投資開發、建設施工企業一起,成為“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的主力軍。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成效顯著,高鐵、電力裝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制造業、船舶,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形成許多富余的優質先進產能,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在國際技術水平領先。而“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尤其是很多亞洲、非洲、中歐國家對裝備制造業有相當大的需求,中國裝備有“走出去”的條件。
“過去我們走出去,是自己經典大圖走。現在我們可以緊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走得更好。”詹純新表示,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聯重科與許多企業優勢互補,攜手走出去,形成了競爭合力。哈薩克斯坦輕軌、文萊跨海大橋、巴基斯坦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都是中國企業合作建設的成果。
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獲得全球響應,釋放了行業持續向好的積極信號,中國裝備制造企業將抓住機遇加大投入,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在過去幾年跟隨“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歷程中,中國裝備制造業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據了解,三一重工、中聯包裝設計重科、徐工集團等紛紛躋玖陽視覺身全球工程機械第一方陣,跨國并購了多個行業巨頭沈浸式體驗,有的裝備在一些“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活動佈置地區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甚至第一。
TC:08designfollow